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googl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Google translate 更好用了

最近發現Google Translate 更好用了。

不用按"翻譯",邊打字下面的翻譯結果會一邊出來,省一個按鈕步驟體驗大不同,可是系統應該要重新設計吧? :P。

好用的Django Template - default_if_none 解決None的問題

我實在是很喜歡appenige當中的template,如果習慣使用Python Django的template可幫助你解決不少瑣碎事。

例如:從DataStore撈回來欄位沒有存在資料,會在網頁上顯示None,若想要換為其他顯示的字元你可以使用:
{{ value|default_if_none:"nothing" }}

value為欄位名稱,資料若不存在,會自動幫你轉換為"nothing"。若不用template,你可能要在
Python內做轉換,或拉到前端javascript中處理,都比不上這簡單。
且使用django template因為有效能最佳化過,可增加處理的效率。

如何紀錄保存查過字典的單字?

我有在Google上查字典的習慣,其實大致上來說使用Google還是比Yahoo要來的好,因為Google的字庫多半是從網路上搜刮而來整理的,而Yahoo是與譯典通Dr.Eye合作,以我在網路上看文章查閱的單字的經驗來說Google比較能夠滿足我。

Google雖好用,但有些地方還是不能滿足我,像例如:無法保存我查閱過的單字。這功能很重要,因為有些單字你會發現你常記不起來,有些單字你可能有印象,卻又無法精準的描述出來,像是n詞酷就能夠保存每個人查過的單字當作「單字本」,可是Google卻沒有。還有像Yahoo在查單字的過程中會有「推荐單字」出現,Google也沒有。

後來才發現並不是沒有,而是以另一個方式呈現...,但很重要的是,你必須登入Google的帳號使用才會有紀錄。

首先在Google網頁中登入你的Google帳號,輸入http://www.google.com/history/lookup?st=dict&hl=zh-TW 網址,你會看到...
甚至若要查閱某天的單字內容可以用 http://www.google.com/history/lookup?month=6&day=8&yr=2009&st=dict&hl=zh-TW URL中的年月日 (yr、month、day)參數可以找到你要那天的單字。

透過Google的紀錄,你可以找到過去查過的所有單字,不過好像從五月才開始有這功能的...,這其中你也會發現Google一直都在保存你查過的網頁、圖片、產品、甚至是點選過什麼廣告、你都看哪些網站,它都會比你還了解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蠻可怕的)。

所以到這裡我有個想法,過去想要做個搜集單字的網站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你需要準備個很大的資料庫來存放這些單字,但今天可以透過Google輕易就作到且有不用自己花費空間去儲存。

Yahoo的推荐單字也已經有了...
且速度也很快,內容也比Yahoo多很多。

Google Dictionary 另ㄧ種介面出現!!!

雖然是BETA版,且有部分單字還是由Dr.Eye提供,不過可以感覺Google有心要好好經營字典這塊應用了,阿... 我是否該找其他更有趣的應用咧?

Google Site 根本就是Wiki文件製作工具

上次有寫過,....以為從GooglePage改版過的GoogleSite是進階版的網頁製作工具,經過這端時間的使用過後,其實我覺得它根本就是Google版的Wiki編輯器,其實是使用了[目錄]這個小工具才體認到的,(很多人也許早發現了...|||)。

目錄可以讓你瀏覽內容過多的網頁。

[目錄]其實就是針對你網頁內容中有設定標題(H2、H3、H4...)做個鏈結,這跟維京百科的設定原理都是相同的。

1.要出現在[目錄]中的文字就需要設定[格式]..

2.直接插入該頁的[目錄]就好了,很方便又直覺。

Google Site 實際應用成果- 企管顧問公司網站建置

很久之前我在GooglePager上建構我自己很簡單的網站,簡單幾個字、放上自己的照片的那種...後來隔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去理它,印象中只能做出很陽春的網頁,後來就把它當成網頁空間放些檔案。

最近在去看那個產品發現變成了Google Site,且後來發現取了一個很特別的中文名字"協作平台",顧名思義,這跟過去單純的做出自己的網站有很大的差別,它強調協同創作,你可以邀你朋友一起來製作這個網站,填上妳朋友的EMAIL甚至給他適當的權限,大家就可以一起編輯網頁,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應用在企業上很不錯的工具,因為你幾乎不需要寫程式就可以實作出網頁,會寫WORD吧?會製作PowerPoint吧?(不要跟我說這些OFFICE你都不會,那我也沒輒了...)。

Google Site讓你所見即所得,一切憑直覺的用力給他寫網頁下去,流暢的操作介面,幾乎沒兩下子就把網站做出來了,以下就是我幫一位親戚製作的網頁 http://sites.google.com/site/ceshiwangyexiaoyizhang/ ...花的幾乎全是打字的時間,其他調整版面或是網站架構的設計變的輕而易舉。

當然囉,..能讓你這麼方便也不是說沒有限制,我發現他不能夠支援JavaScript,更別提可以在這邊用上Jquery,且所有容量限制100MB。

不過這還是可以看個人功力啦,強的人就是可以做出很不錯的效果,再加上它可以支援Google所有產品線(月曆、地圖、線上Office等等、檔案櫃、條列式資料、照片、影片、甚至問卷調查等...)有了這些我相信你的網站內容可以相當豐富了,可以更加期待未來還會有新功能可以加入。


版面配置設計介面



  1. 先設計好頁面後,再到後台的版面設計中
  2. 選定該頁應該穿插在網站中的哪個位置上

設計出專屬於你的問卷調查表

這是我在Google的試算表內設計的一份問卷調查表,我覺得這很方便也很好用,可以加入在個人BLOG內或應用APP內,透過USER的回覆來了解自己的應用系統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改進的地方。重點是完全都不用寫程式,對於不會寫程式的人來說超方便,最終的結果會顯示在你編輯問卷的那個試算表中。還有個好處,隔段時間若要再擴充問卷內容也可以自己在新增修改,推薦給大家..。




以下是在我這邊看到的每個人的回覆統計結果..,不過統計結果好像不能夠分享給大家看,如果可以就更好了。

Google Lab內的聲音搜尋檢索!?

這是再GoogleLab內發現的新實驗-Audio Indexing,聲音檢索功能。看來真的Google想要無所不搜,連影片中你講過什麼話"字"都可以做出檢索出來,這種技術可能要橫跨好幾個領域才能達成,不過目前測試階段,只有英文、且也只針對些美國較知名的政治人物所講的話作檢索,不過這個構想看來技術是可達成的,只是需要更多更多的運算比對。

介面設計上也很簡單,將你要檢索的字顯示再影片中的時間軸上(黃點標示),還可辨識檢索字的上下字句,...這功能很明顯的大概就是要給現今政治人物為自己所講過的話負責,你看喔...你開出了怎樣的支票、端出什麼樣的牛肉我都逐字逐句的記錄下來,想賴?....上Audio Indexing查就知道囉。
P.S. ....不過台灣的政治人物就不行了,說過的話都可以不算數,亂講話的一堆,你也拿他沒輒...哀

Google十週年回顧的時間軸設計介面


Google十週年回顧利用時間軸的來表現,互動效果很高。如果要設計類似操作說明或導覽的效果應該也可模仿類似的設計效果。

如何從網路上快速彙整你的資料?(一)

當我在閱覽別人Blog發現有看到不錯的內容時往往會想該內容保存起來,整個網頁另存新檔當然是不錯的選擇,但你這資料還得在想個保存的地方,隨身碟?..太落伍了,且萬一掉了該怎辦? 我個人到目前為止覺得最好的方法是利用GoogleReader來管理這些資料(當然保存可能不等於管理...我應該講的是"管理")。

每天有很多新的BLOG開站(據說以每天100萬個速度成長),每天也有更多BLOG內容出爐,如果要有效的管理你的資訊,且讓你的資訊轉化為你的知識,你就需要有快速閱覽很多BLOG的工夫,我會推薦使用GoogleReader,當然首先你要有Google的帳號,當我看到喜歡的BLOG內容時我會在版面上尋找類似訂閱的RSS圖示,當然也有可能你會看到這樣的說明..

(這代表訂閱BLOG不只有Goolge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Yahoo...或其他),當我點選+Google訂閱功能的會跑到這頁,也就是要讓你選擇要使用Google Homepage或是GoogleReader來收集你資料的工具

,我個人是偏愛Reader工具,因為我目前訂閱了上百個BLOG,可以類似像檔案總管一樣去瀏覽、管理、分類。

好處不只這些,他還會分析你閱覽BLOG的頻率、次數、喜好,這些紀錄Google會幫你記錄起來,就以擴充學習新知的角度來說,我覺得更讓自己了解也可檢討自己的行為模式,當然這些也是讓人比較爭議的地方,有些人認為侵犯了他的隱私,這當然就隨個人看法囉。以下我就分享我個人的"隱私"來說明這工具好用在哪...
這裡可以看到我訂閱的BLOG我閱讀了多少...

我下次如果還要看的內容,我就會給它個星號標示起來...




一個月當中我哪幾天看的比較多?



每天都差不多哪時候會去閱讀?


看來我週二、週三是閱讀BLOG的高峰期...

聰明的人都會擅於選擇,更會使用工具,擅於整理資料就等於讓你掌握了知識....不妨大家試用看看...

Google maps is evil !!

有點恐怖又好笑的影片,這應該再google map一推出的時候就拿來行銷用...

哪四種人可以向Google遞履歷表?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原文出處 李開復告訴記者,要想加入Google成為一名工程師,只有一個標準,你是不是創新實踐者?簡單而言,就是你有沒有新點子,並且編程功夫要很好!李博士希望有四種人可以向Google投遞簡歷:個人曾經做過極有創意的網站;發表過非常好的論文;編寫過10萬行以上的代碼;在優秀的互聯網團隊工作過。

我在想除了第一個條件之外我想其他三個應該都沒有機會,很好的論文? 我都還不是本科系咧10萬行以上的程式碼?..現在好像寫程式也沒在拼程式碼長短了吧...優秀的團隊工作過?我想除了Google自己本身外還有哪家可是堪稱自己是優秀的? 想來想去 還是靠創意吧...,除了沒有優渥的福利,輕鬆的辦公環境以及沒有優秀的同事可以討論可能是差異最大的地方,不然平常想些idea實作一下,找些新技術來玩玩也是乾過Googler癮不錯的方法...

比XML檔案更小 效能更快的 Protocol Buffers !!

Google(2008/7/7)宣布釋出資料交換格式─Protocol Buffers原始碼,這是Google內部用來加密網路或磁碟上大量資料的技術,比XML更簡單,程式小3~10倍,執行速度快20~100倍,且所產生的資料存取類別更容易被用來程式化。

現在全球有上千種不同的資料格式,絕大多數的格式都是結構化的,所面臨的重要挑戰為如何全部將其加密,而就算像是XML這麼好的格式都無法有效解決如此大規模的資料轉換工作。與XML的設計概念不同的是,XML定義表格及資料組的架構,而Protocol Buffers主要著重在程式邏輯。

Protocol Buffers讓使用者可以透過C++、JAVA、Python定義簡單的資料架構,將資料型態自行定義並寫入類似結構(struc)中,透過最佳化的程式碼以最大壓縮格式分析與序列化這些訊息,使得這種類別非常容易使用。

Google自2001年開始開發Protocol Buffers供內部使用,目前釋出的是Protocol Buffers 2.0版,由於該公司打算釋出的許多開放原始碼計畫中有很多都使用了Protocol Buffers功能,因此率先釋出。

我終於申請到Google App Engine了!

今天早上收到Google寄來的一封信,通知我申請到免費的GAE(Google App Engine)帳號,之前礙於無法從美國或日本的手機SMS簡訊獲得許可驗證碼,因為我根本就沒有這些國家的手機,想說應該是無解了,沒想到過幾個禮拜後Google竟然也幫我開通帳號了,想當初Google要我填寫手機號碼,我也就老實的填寫台灣大哥大的號碼(前面需要國際碼喔.. )。收到這封信真的很開心,也就是說將來我可以不用再為了主機規格、超貴的電費、網路安全問題等等傷腦筋了,反而現在該煩惱的是要學習Python語言、還要習慣BigTable物件式資料庫,雖說GAE目前還不是很穩定也不全然是免費的,(達到每個月達五百萬瀏覽頁次才計費,能達到這程度我也爽付錢啦),至少還有段時間至少可省一筆費用就很開心了….

以下是Google寄信通知我的內容…

----------------------------------------------

Hello,

You'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indicated you'd had some problems verifying your Google App Engine account using SMS. We just wanted to let you know we've enabled your account--you should be able to create applications now!

To start creating applications with Google App Engine, simply follow this link:

http://appengine.google.com/

Thanks!
The Google App Engine Team

利用Chart API 畫圓餅圖


圓餅圖Pie chart

線型圖Line chart


今天要告訴大家好康的!!!現在要在網路上畫圖表變的很簡單了,透過Google code Chart API,可以產生隨資料改變而不同的圖表,條狀圖 線形圖 甚至是地圖都很容易呈現...

第一次嘗試過後 感覺效果還不錯咧...將來可以應用在系統上,有時間再來研究如何改變顏色,及將更多資料整合進去...不過GOOGLE也不是都讓你無限制使用,基本上可讓你呼叫250,000次API.不過萬一真的系統有這麼繁忙也該偷笑了...:D

圓餅圖語法如下;
<img src="http://chart.apis.google.com/chart?
chs=250x100
&amp;chd=t:60,40
&amp;cht=p3
&amp;chl=Hello|World
"
alt="Sample chart" />

將來有時間我會再寫多一點應用再放上來...

糟糕!! 被Google與StopBadWare 點到名了

在與朋友閒談中他跟我抱怨他們公司的網站被駭客入侵嚴重的程度對他們來說就是機關單位的LOGO與我們台灣的國旗被改掉,想當然耳他們是絕對被上級單位徹底的檢討一番,也因為他們不是專業的軟體公司請了幾個專家診斷後發現至少網站有植入木馬程式、SQL Injection攻擊。我想這應該也非同小可,尤其該單位儲存了很多投資者相關資料。當然有多重要我就不得而知。不過我也會想要多了解到底是有他們描述的多嚴重。

在搜尋網頁上查詢該單位的關鍵字後境出現這樣的畫面:
Google已警告我該網站可能有不安全的程式且建議不要再點,我想Google能替使用者診斷並建議每個網站的是否安全與否,這麼貼心的服務我並不意外;意外的是,這臉丟大了,透過Google搜尋全世界都會知道台灣這個保護投資者資料中心的單位竟是不安全。這真的該被檢討、好好的檢討。

我很好奇Google怎這麼利害有辦法可以知道別人網站主機是否藏有木馬或是具有破壞性的程式碼?它是怎辦到的?

後來才發現並不是Google有本事去做偵測的動作,而是透過StopBadWare紀錄所有有問題的網站,該網站也不會主動去查詢有問題的網站,而是透過網友通報,基本上他有點類似像投訴單位,假使你因瀏覽過某些網站造成電腦中毒,在你沒有相關的技術背景下,你可以將這個你認為有可能有病毒的網站告訴StopBadWare,他們會幫你偵測。當然如果你是高深的技術人員,你還可以跟他們討論建議更深入的問題,不管怎樣,有問題的網站會有紀錄留下來,Google就是從抓這些紀錄告訴你這網站安全性,該網站有(in-depth)深入報告與(quickly)快速報告,其中快速報告將會簡單告訴你有哪些網佔含有bad ware(電腦中毒後你會往往不知情 事後也很難移除 難以復原的程式)

若要去除Google上的不良紀錄,也得同樣寫信到該網站上跟StopBadWare通報,除了建議你幾個具體的讓你更安全的建議,原則上網站權限要設定好不要有機會讓其他無關檔案寫入你的網站內,開發系統的時候要注意injection的問題,這裡有個英文 StopBadWare討論區 可看看別人的心得。

對於企業委外軟體服務來說,常看到許多企業單位隨便將網站外包給廠商做,在業者原先know-how提供不夠完整情況下,軟體外包商往往也只是將程式寫出來就好,後續的維護與資安的考驗根本就沒考慮到,更別提發包出去的企業單位自己有多清楚,只知道在價錢上越便宜越好,其實後果還是企業單位自己要承擔的。

media 教學測試

[照片編修] Google Picasa
極力推薦給您...
空間大(免費就有1GB)上傳速度又快,操作安排照片有很直覺。
下面就先介紹基本操作
1.換相簿封面
2.相簿名稱

用Gmail直接看PowerPoint投影片,超方便!!

GMail將推出線上看PowerPoint檔了!!!
與Google Doc & SpreadSheet (線上Office軟體)不同的是,該功能是整合在Gmail中。

有些人將簡報檔製作成類似像有聲書一樣,透過動畫、特效、多媒體效果傳達了令人動容的情感,也讓這些檔案不斷在EMAIL間轉寄流傳。不過缺點就是檔案大,需要下載又再開啟微軟的PPT瀏覽程式才能夠看、對於常在看MAIL人來說需要等待切換相當不方便。不愧是有求必應的Google(應該是說永遠比你先想到你的需求),馬上就推出這便民的功能。

目前為止,Gmail中文版對於PPT的檔案是轉成HTML檢視 形式觀賞。繁體中文版完整功能似乎都比較慢一點,建議可以將GOOGLE操作介面由中文切換為英文介面,也就是用英文介面的GMAIL來讀取信件,別怕自己英文程度不好,對照功能其實操作感覺都差不多。卻多了可以直接觀看PPT檔案,不用在下載到自己電腦本機,轉換時間不用等待太久,直接觀賞的感覺真好,且PPT檔案內的中文字也可以讀取,你也可以按上下鍵來操作控制,相當方便,快試試看,用過你ㄧ定會愛上它。

瀏覽過程中可能有點不順,切下頁的時候若沒有出現畫面可以馬上在切回上頁,在切回到下頁,可能是畫面更新的問題,不過習慣這小毛病後似乎也就還好。

GMAIL切換英文介面方法很簡單:

1.右上角的Settings按下進去後,選擇General內的...
2.英文版的GMAIL復見你會發現多了個 View as slideshow 按下去就可以看了。

3.上面有很清楚的左右鍵,可供你瀏覽,你也可以按鍵盤上的上、下鍵來控制。
4.好好享受看投影片的樂趣吧